红三军团的将领中,很多都挨过彭德怀的批评,比如杨勇,曾经就被骂个狗血喷头。有人说,彭德怀从来不骂张爱萍,因为张爱萍响鼓不
红三军团的将领中,很多都挨过彭德怀的批评,比如杨勇,曾经就被骂个狗血喷头。有人说,彭德怀从来不骂张爱萍,因为张爱萍响鼓不用重锤。这也不对。彭德怀也骂过张爱萍。
是在电话中。当时是什么情形呢?
张爱萍并不像杨勇王平等人,一开始就投在彭德怀麾下。他早年在上海从事地下斗争,然后来到中央苏区,被分到共青团任职,直到1934年才被派到红三军团。
一来就是正团级,没想到张爱萍刚上任不久却因为睡过头,贻误了军机,彭德怀来到张爱萍面前,并没有兴师问罪,也没有批评。不久,张爱萍还升官了,担任师政治部主任。
有一次,彭德怀和张爱萍聊天,虽然他们相识不久,交往不多,却一见如故,无话不说,好像是多年的老朋友一样。所谓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用现在的话来说,他们的气场是吻合的。
在攻打遵义老城的时候,张爱萍和参谋长兰国清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,来到前沿阵地,他们隐藏在草丛中,用望远镜观察敌情。不一会儿,军团参谋长邓萍也匍匐来到他们隐蔽的地方。
邓萍在张爱萍和兰国清之间,也拿着望远镜观察敌情,一边观察一边说,你们先钳制住敌人,待军团主力到达后,今夜发起总攻,一定要在明天拂晓之前拿下遵义,否则敌人的援兵就会赶到。
话还没有说完,邓萍倒在了张爱萍的肩膀上。张爱萍突然一愣,连忙喊道“参谋长参谋长!”邓萍却再也没有回应,他当场牺牲了。头上的血流满了张爱萍的衣襟。
邓萍是四川自贡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,参加过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,是彭德怀的好助手。他可是红三军团的参谋长啊,军团级高级将领。邓萍是红军长征时期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。
这对彭德怀的打击实在太大了。
当张爱萍强抑着内心的悲痛,拿起电话向彭德怀报告这一噩耗时,他刚说了 “邓参谋长”四个字,彭德怀就骂开了,猪养的狗养的,你们这些不怕死的统统给我死了算了!
彭德怀骂的是一句粗话。骂完,他啪一声把电话给挂了。张爱萍还没有说完,彭德怀就知道是邓萍牺牲了。因为在此之前,王平已经向彭德怀汇报过了,彭德怀正在悲伤之中。
“猪养的狗养的”是彭德怀家乡骂人的脏话。彭德怀怎么说脏话呢?那说明他的内心极度悲伤和难过。表面上他是在骂张爱萍,是在批评张爱萍,其实这话里面也含有深深的自责。
彭德怀作为红军的高级将领,他有一个优点,那就是不怕死,打仗的时候喜欢靠前指挥,冲在前面。这当然好了,统帅身先士卒,将士们才能一往无前。
可是这也不好。什么样的将军带出什么样的部队。红三军团在彭德怀的影响下,从上到下都不怕死,都喜欢往前冲,包括邓萍和张爱萍等等。冲在前面,自然就更容易牺牲了。
红三军团的减员远比红一军团要严重,后来不得不缩编,最后连军团的番号也取消了,部队并入了红一军团。试想,邓萍如果不是靠前指挥,他又怎么会牺牲呢?
彭德怀骂你们统统都死了算了,是气话,是反话,是对张爱萍等老部下的一种莫大的关爱。如果张爱萍再不改掉以前的毛病,打仗的时候再老是往前跑,他也有可能像邓萍那样牺牲。
长征开始后,彭德怀就多次告诫张爱萍,你不要总是往前跑,要注意安全,减少牺牲。张爱萍明白彭老总的良苦用心,虽然挨了骂,却并没有生气,反而非常感动。这说明,彭老总的关怀他收到了。
许多年之后,张爱萍像彭老总一样,也当了国防部长。整个红三军团,只走出他们两位国防部长。
TAG:军团,遵义,牺牲,老总